当代职业教育

学习心理学视野下的职业能力培育研究 

来源:当代职业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07

什么是学习?对这一问题,不同学者往往会给出不同的解释与定义。依据多数心理学家对学习的定义,学习可被理解为学习者在一定条件下,由经验或练习引起的个体在能力或倾向方面的持久变化及其获得这种变化的过程[1]。职业能力作为能力的一种常见类型,作为人类适应自然、改造世界的主要活动体现,其习得亦遵循能力学习这一基本规律要求。基于学习心理学,探究职业能力的习得与培育,既可广泛借鉴学习心理学的丰硕成果,为职业能力培育找到坚实理论基础,又可丰富并完善学习心理学,为学习心理学在职业能力培育领域的实践应用提供广阔平台。

下面围绕学习心理学领域关于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学习过程机理三个层面的相关理论研究[2](P5-20),探究职业能力培育的原则与路径,以期为职业教育和企业培训提供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借鉴与参考。

一、学习结果研究对职业能力培育的启示

1.界定学习目标与学习结果有助于促进能力习得

学习希望实现的目标是取得能力或倾向的持久变化,即个体具备的内在心理特征与品质,知名心理学家加涅将其称之为“capability”,我们通常将其译为“能力”。通常认为,能力和倾向具有内隐性特点,其表现往往需要借助一定的情境和技术才能得以显现和测定。从这一意义上讲,学习针对的目标和结果,极易面临陷入虚无与空幻的可能和危险。基于学习的目标和结果,展开研究,便成为学习心理学的一大挑战。

基于学习结果进行类别的划分,以区分不同类型的结果,进而依据其不同结果的内在特点,探究各个类型的习得规律,最终取得综合目标的实现。也就是说,基于学习结果的类型展开研究,有助于促进能力的习得。

例如,布卢姆、哈洛等学者将学习结果分为认知、情感和心因动作三类后,美国知名心理学家加涅则进一步将学习结果细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五类。学习结果类型的研究由此进入到更具普遍意义的实践应用之中,掀起了基于学习目标类型研究的高潮。通常认为,不同类型的学习结果,具有不同的习得特点与规律。能力的学习,需要基于其构成要素的内在特点和习得规律,有区别、有重点地加以规划、设计和应对。

2.学习结果的分类研究对职业能力培育具有理论指南和方向指引作用

就职业能力培育而言,一方面需要了解基本信息,即进行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则需要基于知识的学习,激发内在动机和动力,调动心智思考,引发动作技能,实现岗位任务要求。因此,职业能力的培育,既需要进行知识的学习(这就离不开言语信息的获取与应用),又需要基于认知策略,调动智慧技能,对借助言语信息传递的知识进行心智加工,如此才能对陈述性知识进行有效获取、建构与加工处理,进而基于复杂的高级心理机能,形成程序性知识的理解与建构,并依据职业任务情境的实际需要,激发动作技能的有效表现,取得预期行为结果,实现职业能力的绩效表现。

显然,就能力这一学习结果而言,一方面需要借助显性知识的介入与帮助,另一方面需要辅以默会知识的渗透与参悟。学习心理学理论基于学习结果的分类研究,对促进和提升职业能力的培育具有理论指南和方向指引的作用。

3.职业能力的培育需要关注心态倾向及心因层面的转变与提升

职业能力的核心属性是专业和职业,前者强调的是基于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达到业内人士认可的专业水准。后者指的是沿着一定路径,持久投入,才能取得职业层面的成就与收获。我们通常所说的“爱一行,专一行”,即职业能力特点的核心体现。

唯有爱岗敬业,持之以恒,才能达到取得专业表现。职业能力的培育和提升,某种程度上讲,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倾向层面的转变和态度、心因层面的提升。

近年来,一方面企业面临基础岗位员工和适用人才的招聘难和留人难,另一方面劳动者则处于求职难的尴尬境地。这其中,固然有结构性匹配的原因,职业能力层面的情感或态度倾向上的困扰和阻碍亦不容小觑。学习结果涉及能力与倾向两个层面的转变,在培育学习者职业能力的同时,关注影响和制约其能力展现的态度倾向层面的培育与引导,便成为职业教育和企业培训领域亟须面对的课题挑战。

二、学习方式研究对职业能力培育的启示

1.学习方式对企业培训的影响分析

上一篇:刘湛恩的心理测量学思想及其实践初探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