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职业教育》
一般地说,电影导演往往通过呈现完整的画面讲述故事,以使观众具有代入感[1]。这种影视语言作为一种艺术语言,是一种综合性语言[2]。而这种语言特点也是电影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思维会受到社会背景和个人差异,如性别、年龄、阶级、职业等的影响。李翠玲[3]、何罗[4]、关燕梅[5]等从社会语言学视角出发对语言中所表现出的性别,职业与阶级差异进行了研究。下面将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出发,对电影《雾都孤儿》中的人物会话所表现出来的性别差异,职业和社会阶级进行深度分析,以揭示人物会话后面的隐藏意义,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该影片。
一、社会语言学概述
社会语言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是语言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引起了语言学家的极大关注。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的社会变体;社会语言学所关心的不是语言的内部结构规律,而是语言系统之外的诸多现象。社会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有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社会语言学家费什曼、海姆斯和拉波夫等人,他们分别创建了“语言的社会学流派、话语文化学派和语言变异学派”。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和社会的关系(Hudson,2000)[6];Holmes也曾在1999年指出社会语言学旨在研究语言与社会的关系(Holmes,1999)[7]。胡壮麟曾在2007年提到语言是社会之镜,透过这面镜子,可以更好地展示社会生活的五彩斑斓;社会是语言之根,置身社会语境,可以切身感受到语言使用的方方面面(胡壮麟,2007)[8]。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语言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人们所使用的个人语言会反映自我的阶级属性、出生地、教养水平、教育层次、社会背景、年龄以及职业等社会文化内容。
二、《雾都孤儿》介绍
(一)故事梗概
电影《雾都孤儿》改编自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同名小说,该小说出版于1983年,以雾都伦敦作为叙事背景,讲述了一个名为奥利弗的孤儿悲惨的身世及遭遇。电影主人公奥利弗从小在孤儿院长大,在经历了饥饿、欺凌、恐吓等一系列遭遇后虽逃离孤儿院,却又误入贼窝,不得已与狠毒的小偷为伍,在历尽无数辛酸、痛苦与曲折之后,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奥利弗最终知道了自己的真实身世并获得了幸福。该电影反映了当时真实的社会,并揭露了许多当时的社会问题,比如救济院背后的黑幕、虐待童工以及帮派引诱青少年参与犯罪等等。
(二)时代背景
狄更斯所处的19世纪,正是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英国,工业蓬勃发展,经济快速增长,然而繁华的背后却充斥着种种悲剧和不幸。随着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社会矛盾和劳资矛盾日益尖锐,贫富分化也越来越严重,底层百姓的生存成为当时英国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由于工厂和煤矿的剥削和挤压,阶级冲突愈发明显,资本家对工人们的压榨日渐严重,社会风气混乱,最终于1836年到1848年接连爆发工人运动。许多伟大的作家出现在这个时代,他们批判社会现实、反对资本主义,同情底层的大众百姓。而《雾都孤儿》正产生于这个时期。
三、《雾都孤儿》中的社会语言学解读
(一)语言与职业
职业语言是社会语言的一种,它是不同职业内部人们交流的工具,反映了不同职业的特点(侯琳,2007)[9]。不同的职业经常会影响人们的语言使用情况,并且各行各业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职业用语。首先,我们可以从《雾都孤儿》人物会话中了解到商人的语言特点。以电影中棺材铺老板苏尔伯雷的对话为例:
(1)苏尔伯雷:“是这话呀,自打新的供给制实施以来,棺材比起以前来说,是越做越窄,越做越浅罗。话说回来,邦布尔先生,我们总还得有点赚头才行,干得呗吼叫的木料就是挺花钱的玩意儿,铁把手呢,又全是经运河从伯明翰运来的。”
(2)苏尔伯雷:“当然,当然,假如我在这笔那笔买卖上没赚到钱的话,您是知道的,我迟早也会捞回来——嘿嘿嘿!可我也得说说,邦布尔先生,我现在面对的情况极其不利,就是说,胖子死得特别快,一进济贫院这道门,最先垮下去的就是家道好一点,常年纳税的人。我告诉你吧,邦布尔先生,只要比核算大出三四英寸,就会亏进去一大截,尤其是当一个人还得养家糊口的时候。”
(3)苏尔伯雷:我有个想法,亲爱的,是关于小忒斯特的。
苏尔伯雷太太:他怎么了?
上一篇:追梦自然资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