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职业教育》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是院校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与行业企业开展的深度合作[1]。中职教育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职责。中职学校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相对接。深化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基于产教融合的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1 基于产教融合的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1.1 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为德国经济社会培养了大批技术技能人才,大力推动了德国经济的发展。“双元制”模式的核心理念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其在德国实践的成功经验表明产教融合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基于产教融合的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坚持产业需求导向与教育目标导向相统一,把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2 有利于提高师资队伍技能水平
职业教育发展进入新时代,中职学校对专业教师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教融合模式下,学校借助企业的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师资队伍技能水平。一是产教融合模式下,学校教师将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生产活动相结合、将教学活动与生产技术相结合,能够有效培养和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和素养,还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有利于学校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2]。二是产教融合模式下,学校安排计算机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不断提升专业实践技能和积累实战经验,针对性地解决当前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普遍存在的理论较强技能较弱的现状。三是产教融合模式下,学校从计算机企业聘请技术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优化学校专业教师队伍结构,提高师资队伍专业技能水平。
2 基于产教融合的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2.1 人才培养目标不够精准
职业教育的专业定位是与当地区域经济精准对接,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需要。目前,不少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依据专业教学标准及相关文件要求,没有深入调研并根据行业企业、区域经济特色等的人才需求来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对接不够精准、比较宽泛的问题。
2.2 缺少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计算机专业的校外实习实训岗位需求大部分为计算机企业。不少计算机企业由于自身规模或担心接收学生实习实训会影响企业自身正常运转等原因,存在不愿意提供实习实训岗位的情况,或者即使接收学生实习也不一定会提供重要技术岗位供学生实习实训的情况。因此,中职计算机专业存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不稳定的情况。
2.3 专业教师中“双师型”人才不足
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人才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转向“内涵型”发展,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具体指标“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近几年来,虽然中职学校都在努力探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数量逐年增加,专业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也不断提升,但从中职教育发展需求来看,计算机专业“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
2.4 教学内容不符合实际需求
由于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出现,中职学校普遍存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不符合实际需求的问题。一是教学内容更新较慢,不能及时体现新技术的发展,所学的知识落后于实际,不能实现与行业企业需求无缝对接,所培养的学生在专业能力方面不符合行业企业的要求。二是教学内容没有紧贴行业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和标准,没有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体现岗位实际业务实践工作要求的内容较少,学生的能力无法满足社会真实就业岗位的能力需求。
上一篇: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工单制教学的研究与探索
下一篇:没有了